溶藻弧菌在香港海域鱼类中的分布、毒力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Distribution, virulence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isolates from fishes in Hong Kong waters

Research output: Conference PapersRGC 33 - Other conference paper

View graph of relations

Author(s)

Detail(s)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implified)
Publication statusPresented - 1 Sept 2023

Conference

Title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
LocationHong Kong SAR
CityHong Kong
Period1 - 3 September 2023

Abstract

溶藻弧菌 (Vibrio alginolyticus) 是世界上第二大常见的弧菌种类,主要分布在海
洋或河口环境中,可经伤口感染人体引起败血症,或可因为食用被溶藻弧菌污染后处
理不当的海产品造成食物中毒,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此外,溶藻弧菌也
可引起包括虾、大黄鱼和石斑鱼在内的多种水生动物暴发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
重的经济损失。尽管溶藻弧菌对人类公共卫生和海洋鱼类都有着巨大的威胁,但其在
香港海域的流行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了评估该细菌在香港海域的分布和
影响,我们通过围网捕捞的形式,采集到了17 种在香港海域种常见海水鱼 (每种鱼大
于6 条),这些鱼包括了6 个目,8 个科,16 个属,并且具有不同的营养级和生存环
境。通过特定培养基富集和TCBS 定向筛选,我们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细菌学和分
子学分析。最终从13 种鱼类中分离鉴定到56 株溶藻弧菌,阳性率达35.24%,表明
溶藻弧菌在香港海域的鱼类中普遍存在。并且,溶藻弧菌在海洋鱼类中的携带率与不
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 < 0.001)。进一步分析溶藻弧菌携带情况和鱼类生态学特
征的关联,我们发现鱼类的栖息深度与感染溶藻弧菌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r = -0.448, P
< 0.01)。对分离到的溶藻弧菌进行毒力因子分子学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的8 种毒力因
子中有6 种被检测到,包括tlh, toxR, VPI, OmpK, luxR, 和 TonB。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结果表明这些溶藻弧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咪唑和红霉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
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敏感。多重耐药分析显示在这些分离株中有17 株菌至
少对3 种抗生素耐药,其中有两株对6 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这表明香港海域鱼类中
携带的溶藻弧菌虽没有产生较强的耐药性,但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仍然需要警惕。我
们的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制定相应的监测和管理措施,以及维护香港海域鱼类的健康和
可持续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会对这些菌株进行全基因测序,
并扩大样本量进行时空因素分析,以全面了解海洋溶藻弧菌在香港海域鱼类中的传播
机制和潜在影响。

Bibliographic Note

Jointly organiz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the Beijing-Hong Kong Academic Exchange Centre, and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Pollution (SKLMP)

Citation Format(s)

溶藻弧菌在香港海域鱼类中的分布、毒力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 CAI, Wenlong.
2023. 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 Hong Kong.

Research output: Conference PapersRGC 33 - Other conferenc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