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冷戰: 美國對香港高校的交流計劃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 Cultural Cold War: American Exchange Programs for Hong Ko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Research output: Journal Publications and ReviewsRGC 21 - Publication in refereed journalpeer-review

Abstract

冷戰初期,鑒於中美關係現狀及香港地位之重要性與特殊性,美國於1950至1960年代利用各種基金會在港掀起「文化冷戰」。一方面,美國國務院以教育交流為名邀請香港學生赴美,培養香港學生領袖;具體做法是,安排他們體驗美國高校的民主政治與社會文化;讓他們參觀美國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機構,藉以感受美國的現代化成就,由此而在香港青年心中構建起抗衡共產主義、圍堵共產中國的「心防」。另一方面,美國通過「美援」,將香港私立專上院校的教育與美國大學制度接軌,安排軍政人員藉著在港高校開展的各種捐資和文娛康樂活動以及探訪香港的知識社群,由此建立起人際網絡,藉以實現重塑亞洲政治格局的目的,將英治香港從中英之間的轉口港轉變為美國主導的亞太反共體系的一部分。本文同樣重視香港這一國際城市的多元性與複雜性,從參與者角度探析美國的「交流計劃」,其原初意圖不能完全達至的原因。最後,本文希望大家看到在美國對港的交流計劃過程中,香港在中美對峙的格局下所扮演的角色。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Cultural Cold War: American Exchange Programs for Hong Ko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203-261
Number of pages59
Journal東亞觀念史集刊
Issue number17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Dec 2019

Bibliographical note

Information for this record is supplemented by the author(s) concerned.

Research Keywords

  • 冷戰香港
  • 交流計劃
  • 文化冷戰
  • 美國因素
  • 私立專上院校
  • Cold War Hong Kong
  • exchange programs
  • cultural cold war
  • America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 Chinese post-secondary colleges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