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文採用文本細讀和敘事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泰國電影《姥姥的外孫》在中國取得較大影響力和優異口碑的原因。影片首先通過白描敘事手法,以簡潔而深刻的方式展現片中人物的個人成長和對家庭、文化認同的探索;其次通過對雙重文化背景下身份認同這一問題的細膩處理,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泰籍華人群體如何在本土文化和祖輩文化之間尋找平衡與認同。這種文化認同的多重性,既是身份困惑,也是文化傳承的體現;最后,影片呈現出的東亞女性角色在家庭中的角色具有雙重性,她們一方面被賦予了照顧和管理家庭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承載著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承任務。《姥姥的外孫》提供了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認同問題的深刻洞察和探討東亞女性自我認知與定位的窗口。通過對影片的深入分析,為理解電影如何跨越文化界限,與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建立情感聯系提供了新的視角。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 | Embodied landscapes, fluid identity narratives, and family structure reflections: On the identity narrativ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Memory-Structure-Archetype" in 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Simplified) |
Pages (from-to) | 33-38 |
Journal | 电影评介 |
Volume | 2024 年 |
Issue number | 16 (总第 738)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30 Aug 2024 |
Research Keywords
- 《姥姥的外孙》
- 白描
- 身份认同
-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