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文在香港的初期發展史(1920-1935)

Project: Research

View graph of relations

Description

本計劃以歷史文獻的搜集、分析為基礎,從政府、商界、學界、大眾等不同層面探究五四白話文在香港的初期發展進程,並選取重要而受忽略的報紙、雜誌及教科書,再輔以華人機構與政府的相關檔案文獻,呈現時人對文言、白話語體的迎拒狀況。繼英文之後,文言文的書寫文體在香港具備強勢地位,而白話文在香港則經歷了15年(1920-1935)匍匐前行的歲月,其「初期」發展史不可謂不漫長;它雖然不如國內那樣自上而下地被大舉推動,但也不能夠簡單化地將之定論為受壓於舊文化氛圍便運而不動。事實上,它整體上未曾與文言文發生你死我活的對立。為具體闡明白話文的初期發展步伐,這15年將會被分作五年一組、共三個時段,進而觀察香港社會內部的時局轉變、國內政局發展與文白發展的趨勢。將要觸及的不只是文字書寫形式轉變問題,還有語言文字使用習慣背後反映的社群文化邊界與社會局勢、人口流動、現代國家觀念轉變的複雜互動關係,這些均影響了白話文的在地化發展進程。反過來說,當釐清了一幅相對清晰的白話文歷史發展圖景的時候,也有助展現香港社會文化轉變的思想脈絡以及新舊知識社群的交流網絡。

Detail(s)

Project number9043629
Grant typeGRF
StatusActive
Effective start/end date1/12/23 → …